穿越秦嶺近百公里 黃河與長江在這里“握手”
發布時間:2022-02-23 15:54:05 | 來源:新華網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李培剛2月22日拍攝的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貫通處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拍攝的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貫通處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,工人在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工作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,工人在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工作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,工人在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工作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,工作人員在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交流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
2月22日,工人在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現場工作。
當日,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。該條隧洞橫穿秦嶺底部,全長98.3千米,最大埋深2012米,穿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,施工難度大。隧道的貫通使長江支流漢江與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穿越秦嶺的“握手”。
陜西引漢濟渭工程是我國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工程地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年均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。工程竣工后,漢江水將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入陜西關中地區,滿足西安、咸陽等城市及沿線地區的用水需求。
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