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新鄉:打造黃河生態保護“樣板區”
發布時間:2021-06-24 14:32:28 | 來源:人民日報社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李培剛黃河流經新鄉境內170公里,穿越平原示范區、原陽縣、封丘縣和長垣市,涉及21個鄉鎮504個行政村,在河南省灘區面積最大、河道斷面最寬、臨背懸差最大、灘區人口最多、河道橫比降最大、蓄滯洪區最多。過去受水患影響,灘區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空間受到嚴重破壞,發展水平滯后,灘區群眾盼生活富裕、盼產業發展、盼生態改善的愿望十分強烈。
新鄉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,在沿黃生態帶建設上先行突破,打造黃河岸邊的山水園林、鄭州大都市區的生態綠核、鄭新一體的生態紐帶、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、鄉村振興的試驗區、黃河文化的傳承創新樣板區,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
▲今日黃河灘
堅持規劃先行
2017年初,新鄉市提前謀篇布局,邀請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新區設計團隊,完成總長度約170公里、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的《新鄉市沿黃生態帶發展規劃》編制工作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,又結合國家、省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》要求,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鄭新一體化、城鄉融合、縣域治理、鄉村振興、脫貧攻堅等多篇文章一起做,加大對水生態文明、生態園林、文化旅游、綠色制造、現代服務業、鄉村振興、交通運輸等七個方面的研究力度,編制完善總體規劃和沿黃生態帶、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、沿黃綠色產業帶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創建等專項規劃,構建完善的規劃體系。
堅持生態優先
在平原示范區橋北鄉老莊村的廣場附近,絲棉木、杜仲、香樟、迎客松、紫荊、紫薇……一排排的綠植與花朵交相輝映。目前,植物游園一期共建成30多畝,計劃建設55畝。
穿過老莊村,記者來到了平原示范區在季莊村重點打造的未來果園。在這個匯聚了八大樹種72個品種的果園里,來此采摘果子的游客絡繹不絕。季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林江介紹說:“我們村按照‘一村一品’的要求,大力發展集果蔬園、住宿、休閑為一體的鄉村旅游。游客可以在這里摘水果、釣魚、品嘗百鍋宴,體驗鄉村田園時光?!?/p>
在橋北鄉鹽店莊桃園驛站,有8000多畝桃樹,共種植了十幾個品種的桃子,是遠近聞名的“萬畝桃園”,游客來這里從6月到10月都能品嘗到不同口味的鮮桃。據介紹,下一步還要延長產業鏈,開發桃干、桃罐頭、桃木工藝品、桃花酒、桃花枕等新產品。
“平原示范區作為新鄉沿黃生態帶建設的主陣地、先行區、標桿地,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,立足灘區區位、生態兩大優勢,把示范區沿黃區域打造成生態帶、產業帶、旅游帶?!毙锣l市平原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韓衛軍說,“昔日的黃沙灘已變身花果川,黃河灘也披上了‘四季常綠、三季有花’的‘綠紗’。下一步,我們將持續繪制黃河沿岸‘河暢、岸綠、堤固、景美、民富’的新畫卷,不斷開創平原示范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?!?/p>
據了解,新鄉市圍繞灘區生態治理,建設66公里的沿黃河生態觀光廊道、63公里的沿幸福渠穿灘公路廊道、174公里的沿黃大堤生態廊道、53公里的天然文巖渠生態廊道、300公里的沿高速高鐵生態廊道、57公里的10條進灘公路生態廊道建設等六大重點廊道,大力推進灘區路網、水網、林網“三網”建設,10條進灘路已有8條建成通車,灘區道路通達能力明顯改善。
▲新鄉市區濕地公園
保障黃河長治久安
歷史上黃河在封丘境內多次決口,留下了大面積的灘涂濕地。封丘縣李莊鎮,位于縣城東南35公里處,東、南兩面緊靠黃河,是典型的黃河灘區鎮。
李莊鎮一位群眾告訴記者,過去生產生活條件很差,灘區內沒有機井、沒有電、道路泥濘不堪,為了種莊稼澆地,每戶人家都常備幾百米的水帶?,F在,一座座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,筆直寬闊的硬化路兩邊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綠植,廣場上三三兩兩在散步、健身的村民給這里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恬淡和閑適,讓初到的人不敢相信這里還是農村。
為方便群眾生活,李莊鎮新區配備了公園、醫院、幼兒園、養老院等,讓兒童幼有所教,讓老人老有所養。此外,積極引進企業入駐,帶動當地經濟發展,并為群眾提供就近就業機會。灘區搬遷,不僅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,還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黃河濕地的生態自然景觀。在封丘縣陳橋東湖濕地,共發現鳥類156種,水生物種100多種,爬行兩棲類35種。
據了解,新鄉市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,一方面,通過打造控導工程連接線、幸福渠及幸福路拓寬改造、黃河大堤加固提升“三道防線”,推動黃河主河槽過流能力由435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5020立方米每秒;另一方面,圍繞黃河灘區居民遷建,規劃建設安置區10個、住宅樓1500棟,建筑面積達761萬平方米,目前基本完成規劃內16萬人的搬遷任務,其中14.48萬人已分房到戶。下一步,新鄉市還將加強對已搬遷居民的后期扶持,確保灘區群眾搬得出、留得下、穩得住、能致富。
發展生態經濟、綠色產業
新鄉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,加快實施沿黃生態帶、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,力爭將“一山兩河”打造成綠色的生態帶、璀璨的文化帶和繽紛的旅游帶,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、生活空間宜居適度、生態空間山清水秀。
一是優化產業布局,加快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、沿黃綠色產業帶建設,著力構建“大十字”產業架構。把先進制造業專業園區作為推進產業集聚區“二次創業”的重要載體,堅持研發平臺、孵化器、加速器、產業園區“121”模式,大力發展電池和新能源汽車、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、航空航天、新材料、物聯網和5G通信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、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。
二是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,嚴格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,倒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嚴控新上或擴建高耗水、高污染項目。
三是推進項目建設,率先在河南省建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儲備庫。截至目前,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儲備庫共入庫項目1500余個,包括生態環保、黃河安瀾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、開放合作、城鄉融合發展、保護傳承黃河文化、基礎設施互通互聯、民生保障9類。正在重點推進沿黃生態帶64個重點項目,其中,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、綠色科創小鎮等項目基礎設施基本完工;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已完成立項;原陽縣博浪沙森林公園項目一期建設完工,同心湖生態景觀項目正式蓄水;封丘縣陳橋水鎮水系連通工程已完成綠化3000畝;長垣市王家潭濕地森林公園正式開園。
四是發展文化產業,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,謀劃實施“一山兩河三城四鎮”(一山,南太行;兩河,黃河、衛河;三城,生態城、森林城、衛輝古城;四鎮,陳橋古鎮、百泉古鎮、原武古鎮、唐莊鎮)文化標志性工程,講好黃河故事,傳承黃河文化。
抱著對母親河的虔誠與敬畏,新鄉市正在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,力爭把黃河灘區打造成為繽紛田園、美麗公園、創富樂園、幸福家園。
(□李一川)